9月15日(周四) 9:30-17:30 ,“格局屏天下·职业能力提升”由职场心理应用专家、资深管理课程培训师王梓恒老师为我们讲授《知人识心——提升员工内驱力的心本管理全方略 》。王梓恒老师通过两个部分展开课程分享:第一部分,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第二部分,员工心本管理策略。
一、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大家说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都健全时,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所以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和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1.智力正常。2.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3.具有较强的意志和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动地适应并改善现实环境。6.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王梓恒老师表示,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1.精神心理疾病三层次:精神病、人格障碍/人格倾向、神经症/神经质。课上,王梓恒老师与学员互动: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医生的区别?各个学习中心学员积极参与。王梓恒老师表示,心理咨询师的服务对象是心智比较正常乃至完全正常的大众,相对多的健康和亚健康的人群也会选择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精神科大夫专治精神病人,他们与现实的分离相当显著,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心智扭曲到令正常人莫名其妙的境域。在职场中,一般而言,职场心理健康问题是由情绪、压力、人际关系、婚姻家庭、性格、事件经历导致的各种问题,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人格状态:强迫型人格、焦虑型人格、抑郁型人格、边缘型人格、自恋型人格、表演型人格、反依赖型人格、依赖型人格等。王梓恒老师表示,上班再怎么不开心,也要学会释放压力,微笑面对困难和生活。职场中最不缺的就是正能量,职场中最需要的也是正能量。大家平时可以多看看职场励志的内容,鼓励激励自己,提高自己得到积极性,让自己更有勇气,也更好调整工作心态和状态。情绪表现:过分担心、害怕、紧张、恐惧、忧虑、担心吊胆。躯体表现:心慌、胸闷、头晕、口干、尿频尿急、坐立不安、坐卧不宁、出汗。兴趣缺失:对工作、生活、社交等兴趣索然、精力丧失、疲乏无力,自我评价过低,强烈的无助感 、无价值感、食欲减退、睡眠障碍。情绪大脑的存储容量是理性大脑的十倍,我们的大脑无时不刻在创造“情绪数据”来帮助处理我们的安全感、快乐感、危机感等情绪。 然而,在工作环境中,人们习惯于忽略对集体有负面影响的情绪反应。管理者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效避免,因为团队的任何一种情绪都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管理者要利用好情绪数据来改善企业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建设,并带领团队积极应对具有挑战性的时刻。员工心理健康,就是企业员工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五大心理状态,职业压力感、职业倦怠感、职业方向感、组织归属感、人际亲和感都是积极均衡的。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可以透视职场“病症”,发现职业状态背后深层的心理原因,王梓恒老师表示,管理者通过“情绪化解、认知调整、自尊水平与自信心建设、人际关系调整和治疗”的手段,帮助员工从职业心理焦虑中解脱出来,缓解压力带来的心理伤害,保养职业心理健康。如何建立员工情绪表达与管理者沟通的组织干预?王梓恒老师表示,掌握四个时点:1.发现问题及时沟通:2.问题未解决跟踪沟通;3.新员工每周沟通;4.老员工定期沟通。(二)化解员工情绪的四步综合反馈法——表达对员工的理解并厘清其需要与请求都想在职场可以快速升职,获得领导的信任,但是你不会处理情绪的话,在面对领导给你的任务的时候,不能做好好的调整情绪,那么你将无法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但是你在工作中难免会与同事,发生摩擦,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同事良好沟通,不但情绪无法控制,也无法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每个人都有情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处理好?有的人却不行呢?1.观察: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王梓恒老师表示,这是四个步骤,虽然简单方便,是真正使用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在职场中学会管理情绪,你会走的更加顺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练习,调整,坚持,反馈,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进行情绪调整,积极把工作和生活都搞好。(三)员工情绪觉察与同理的基础——管理者个人情商的修炼1.认知自己的情绪,2.管理自己的情绪,3.自我激励与激励他人4.认知与同理他人的情绪,5.人际关系的管理。概而言之,心理契约就是组织和个人双方彼此对对方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刚性管理(硬管理):注重正式的组织及严格的规章制度。柔性管理(软管理):以人为本、以心为本, 推崇人、尊重人、关怀人、发展人,重视人的情感、人的需求,即文化管理阶段。强调非正式制度(共享价值观、意识形态等)的作用。(硬管理)权力文化、角色文化;(软管理)成就文化、支持文化。王梓恒老师表示,看重自主权力,所以多授权、参与式管理;注重工作的文化环境,所以营造适应他们的文化氛围;重视个体成长和个人发展的空间,需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边界感强,尊重其时间与计划,避免过多临时性布置工作;平等意识强,给予其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少说多听、鼓励表达、创造表达的机会:裸心会等。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事情里得到的好处或需求。
3.了解员工内心需求的技巧
痕迹识人:其经常谈论的内容、朋友圈经常晒的信息、你哪个同学混得最好啊,为什么?创造价值、增大价值、转移价值、企业使命化、工作意义化 。
三、管理员工自我形象、提升员工潜能
1.认识自我形象
王梓恒老师表示,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快乐的决定因素不在于他拥有多少有利的条件,而在于他如何评估,期望自己,这种自我评估,也决定了别人对他的评价。
如何给予员工积极反馈?
1.运用断言,给予员工积极的反馈;2.给予赞美与表扬;3.帮助员工打破负向的自我暗示;4.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幸福感的高峰体验。
任正非的领导理念带给我们的思考:“完美的人是没用的人”“哪个员工缺点很多,要好好观察,哪方面重用一下”“完美主义者=平庸者”。
2.用爱管理的底层逻辑
①悦纳自我,发现优点,张扬长处
②知人善用,缺点当特点,善加运用
③看到缺点,找其背后的优点,想办法善加运用,张扬其优点
课程最后。王梓恒老师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压力,企业的员工倍受激励,释放出几倍的潜能,与此同时,员工心理上的压力、焦虑、抑郁和厌倦日益加重。
为了应付这种影响,企业必然会从多方面进行调整,尤其是人力资源方向进行调整,同时也会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尤其是心理方向的疏导和管理,以利于员工适应当前企业面临的环境与经济压力。基于员工心理需求的管理应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二是员工心本管理。“治人者必先治己,治己者必先治心,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争人者必先争心。”